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,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,精品国产自在久久,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,亚洲欧美视频一区,小情侣高清国产在线播放,eeuss免费鲁丝片

2025年09月12日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本地 > 正文

浪漫主義詩人岑參與三門峽
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18-03-20   打印
  本網(wǎng)訊: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(jié),梅花、杏花、桃花、梨花……次第開放,令人賞心悅目。歷史上梅花、桃花、杏花等入詩頗為頻繁,名詩名句也非常多,但寫梨花的詩句相對較少,一旦提及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“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”。從這句詩想起這首詩:“北風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飛雪。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……”(岑參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》)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岑參,他曾與三門峽有一定的緣分。
 
  (一)

岑參畫像
  岑參(約715年—770年),以邊塞詩著稱,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。岑家祖籍南陽,后徙居江陵。岑參出身于一個“三代為相”的官僚貴族家庭,其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,伯祖岑長倩相高宗,堂伯父岑羲相睿宗。岑參出生的4年前,岑羲因得罪他人被殺,家族至此破敗。父親岑值在仙州(許昌)作刺史,岑參就出生在那里。后父親轉任晉州刺史,并很快去世。只有幾歲的岑參只有跟著兄長就讀,后從晉州遷到登封。在嵩山這個安靜的環(huán)境中,他潛心攻讀,遍覽史籍,同時也寫出了一些沉雄淡遠、新奇雋永的詩作。20歲時,岑參至都城長安,獻書求仕不成,奔走京洛,漫游河朔。唐玄宗天寶三年(公元744年)中進士,初為率府兵曹參軍。后兩次從軍邊塞,先在安西節(jié)度使高仙芝幕府為掌書記;天寶末年,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(jié)度使時,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時,他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樂山),世稱“岑嘉州”。大歷五年(公元770年)在成都去世。
 
  岑參在文學史上的卓越貢獻,主要是他在從軍邊塞期間寫出大量的邊塞詩。這些詩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,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,氣勢雄偉,想象豐富,色彩瑰麗,熱情奔放。“君不見,走馬川行雪海邊,平沙莽莽黃入天。輪臺九月風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”“走馬西來欲到天,辭家見月兩回圓。今夜不知何處宿,平沙萬里絕人煙。”“火山五月行人少,看君馬去疾如鳥。”“馬上相逢無紙筆,憑君傳語報平安”……讀著岑參這些富有浪漫情調的詩句,人們無不心情激昂。
 
 。ǘ
 
  岑參這位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從邊塞回來幾年后,來到了三門峽。

邊塞冬天
  三門峽在盛唐時分別為虢州(含今靈寶大部分地區(qū)、盧氏)、陜州(含今靈寶市東北部、陜州區(qū)、湖濱區(qū))和河南府(含今澠池縣、義馬市)管轄。虢州屬河東道,陜州和河南府屬都畿道(安始之亂后區(qū)域設置屢有變動)。公元759年,在朝中任職不久的岑參因得罪宦官,來到虢州(治所在今靈寶城區(qū)附近),任虢州長史(州刺史佐官,無實職)。直到公元762年春,改任朝中閑職后,充關西節(jié)度判官(駐潼關)。10月,天下兵馬元帥雍王李適在陜州與各道節(jié)度使以及回紇軍隊集結,討伐史朝義。岑參為掌書記(掌管一路軍政、民政機關的機要秘書),隨軍來到陜州。岑參在虢州和陜州羈留期間,處于安史之亂(755年—763年)后期。公元758年,唐軍相繼收復長安、洛陽,安祿山兒子安慶緒帶叛軍北逃。公元759年,史思明殺安慶緒,收其兵馬,回范陽,改范陽為燕京,自稱大燕皇帝。9月,史思明叛軍渡河攻開封、鄭州,然后是洛陽。12月,攻陜州被擊敗。這一年春,杜甫從洛陽到華州,路過崤函古道,寫“三吏三別”?梢韵嘁,這時夾在長安、洛陽之間的虢州被唐軍收復時間不長,也是百廢待興。
 
  岑參在三門峽這個地方停留了3年時間,加上他年輕時路過三門峽,先后留下了大量詩作,F(xiàn)在從《岑參集校注》(陳鐵民等校注)和《岑嘉州詩箋注》(廖立箋注)兩本書中來看,岑參在虢州和陜州創(chuàng)作詩歌50余首,占岑參詩集(400來首)的八分之一。從數(shù)量上可以說是歷史上外地著名詩人在三門峽留詩最多的一個。
 
  這些詩作整體反映了岑參在三門峽的生活狀況。岑參出身于官僚貴族家庭,因此自視甚高,一開始就希望能像先祖那樣,通過不懈努力及早身登青云。然而現(xiàn)實十分殘酷,他在為官期間一路坎坷,兩度邊塞生活后,公元757年,在杜甫等人舉薦下,授右補闕,并于8月隨肅宗從鳳翔還長安。兩年以后,轉為起居舍人,但很快被外放為虢州長史。虢州居兩京之間,地位重要,在上州之上,長史為從第五品上階(五品官)。岑參在京為起居舍人,是從第六品上階(六品官)。就官級而言,來虢州任長史是升職,但在唐代有重京官輕外任的傳統(tǒng)。一般都以入朝為榮,反之則為恥。在岑參看來,任虢州長史比起他在皇帝身邊任右補闕和起居舍人來說,實現(xiàn)“青云”之夢更遠了。所以,此次外放令他十分失望,認為受到了貶謫,一開始心情很差。他在《衙郡守還》(衙:郡吏參謁郡守之禮,禮節(jié)非常繁瑣)中寫道:“世事何反覆,一身難可料。頭白翻折腰,歸家還自笑。所嗟無產業(yè),妻子嫌不調。五斗米留人,東溪憶垂釣。”想想自己頭發(fā)白了,還要為家庭生計、為了五斗米折腰,透露出一種不堪忍受又必須忍受的無奈。他在《郡齋閑坐》中嘆道:“負郭無良田,屈身徇微祿……故人盡榮達,誰念此幽獨?”自己沒有家產,只能為一丁點兒俸祿而折腰,過去的朋友一個個都當了大官,誰還能想起在偏僻地方孤零零的自己。從岑參的詩看到,他心情不好的另一個原因是剛做長史的他很不適應。夾在長安和開封之間的虢州,面臨當時形勢,要做的事包括征糧征兵、安撫百姓、恢復生產以及迎送過路官軍等。擔任虢州長史,整天要為這些繁瑣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,更沒有時間和情緒作詩寫文章。他在《佐郡思舊游》一詩的序中寫道:“署虢州長史。適見秋草,涼風復來。昔桓譚出為六安丞,常忽忽不樂。今知之矣。悲州縣瑣屑,思掖垣(掖垣:岑參在朝任職的地方)清閑……”他想起漢人桓譚,桓譚因不贊成漢光武帝搞迷信,差點被殺,最后被貶為六安郡的郡丞,一路上很不高興(最后死在赴六安的途中);缸T為什么不高興呢,現(xiàn)在岑參做了虢州長史后明白了。相反在朝中任職,事情單一,每天輕輕松松,下了朝和朋友們聚聚,相互飲酒做詩……所以他在詩中曾說道:“州縣非宿心,云山忻滿目。頃來廢章句,終日披案牘。佐郡竟何成,自悲徒碌碌!”(《郡齋閑坐》)雜事終日勞心勞神,能忙出什么結果?有人說,岑參與杜甫最大的不同,除了寫作手法上一個是浪漫主義,一個是現(xiàn)實主義外,岑參詩中還缺乏杜甫那種關注百姓疾苦的內容。當年杜甫從三門峽過了一趟就寫出“三吏三別”,而岑參在這里待上3年,卻沒有寫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詩。

《逢入京使》
  岑參在虢州寫的詩中表達最多的是思念親人和送別朋友。詩集中有首《夜過盤豆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“齊梁體”》,是思念愛妻的詩。詩中寫道:“盈盈一水隔,寂寂二更初。波上思羅襪,魚邊憶素書。月如眉已畫,云似鬢新梳。”語句綺麗,情思綿長。有人認為這是在他年輕時(開元末)路過虢州閿鄉(xiāng)作的詩,表達對新婚不久的妻子的思念。他在任虢州長史時心情很差,所以遇到外甥時寫道:“汝不聞秦箏聲最苦,五色纏弦十三柱……清風颯來云不去,聞之酒醒淚如雨。汝歸秦兮彈秦聲,秦聲悲兮聊送汝。”(《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》)他詩中更多是送別朋友的,從這些詩的標題可以看出,有劉評事、范端公、劉判官、李判官、辛侍御……其中感情最深有兩個人,一個是嚴武,過去在邊塞時熟悉,后來在虢州幾次遇見,先后寫了幾首送別詩;另一個是王季友,王季友曾任虢州錄事參軍、華陰縣郡等職。岑參在多首詩里對這位好友(稱王少府)表達了朋友之間真摯的情感:“竹影拂棋局,荷香隨酒杯。池前堪醉臥,待月未須回。”(《喜華陰王少府使到南池宴集》);“亭晚人將別,池涼酒未酣。……失路情無適,離懷思不堪。”(《六月三十日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得潭字》)這些詩句讓人能真切地感受到“酒逢知己千杯少”的心境。
 
 。ㄈ
 
  三門峽秀麗的山山水水,讓這位杰出的詩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官場失意的痛苦。當時的虢州州治在今靈寶城區(qū)。有山有水,特別是弘農澗從山中流出,貞觀初年,縣令元伯武自南山口引水北流入城。入城時,在城南建有池、亭、館舍,風景秀美。對于南池及水亭,岑參頗為喜愛。他的詩中經(jīng)常提到這些地方,也不惜筆墨予以贊美。“滿院池月靜,卷簾溪雨涼。軒窗竹翠濕,案牘荷花香。白鳥上衣桁,青苔生筆床。”(《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》)“池上臥煩暑,不櫛復不巾。有時清風來,自謂羲皇人。天晴云歸盡,雨洗月色新。”(《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蘿舊齋》)。每句詩都在表達他對這個地方的鐘愛和贊美。他的詩還寫到其他地方,如寫稠桑驛的“駟馬映花枝,人人夾路窺。離心且莫問,春草自應知”(《稠桑驛喜逢嚴河南中丞便別得時字》);寫函谷關的“樹根草蔓遮古道,空谷千年長不改”(《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》);寫東郊的“鶯聲隨坐嘯,柳色喚行春。谷口云迎馬,溪邊水照人”(《陪使君早春東郊游眺得春字》);寫山寺僧房的“窗影搖群木,墻陰載一峰。野爐風自爇,山碓水能舂。”(《題山寺僧房》);寫處士別業(yè)的“郭南處士宅,門外羅群峰。勝概忽相引,春華今正濃。山廚竹里爨,野碓藤間舂。對酒云數(shù)片,卷簾花萬重”(《春半與群公同游元處士別業(yè)》)。
 
  岑參在虢州寫的這些詩里,最不惜筆墨的當屬“虢州西亭”。虢州西亭到底建在何處,具體位置并不知曉,從詩中得知應該建在城西南的山嶺上。“紅亭出鳥外,駿馬系云端。萬嶺窗前睥,千家肘底看。”(《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》)“亭高出鳥外,客到與云齊。樹點千家小,天圍萬嶺低。”(《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》)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到,虢州西亭處在很高的位置,小鳥飛得沒它高,云彩與它一般齊,大樹變成一丁點兒,周圍的山嶺在都在它的下面。虢州西亭甚至高到連幾十里外的陜州和關西都能看到:“殘虹掛陜北,急雨過關西……”(《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》)。在這些描寫虢州西亭的詩中,《西亭子送李司馬》最為特別,這首詩采用他在邊塞時常用的“七言歌行”體,和在寫邊塞詩常用的浪漫手法來表現(xiàn),讀來令人蕩氣回腸——
 
  “高高亭子郡城西,
 
  直上千尺與云齊。
 
  盤崖緣壁試攀躋,
 
  群山向下飛鳥低。
 
  使君五馬天半嘶,
 
  絲繩玉壺為君提。
 
  坐來一望無端倪,
 
  紅花綠柳鶯亂啼。
 
  千家萬井連回溪,
 
  酒行未醉聞暮雞。
 
  點筆操紙為君題,
 
  為君題,惜解攜;
 
  草萋萋,沒馬蹄。”
 
  讀著這些詩句,讓人無不感受到岑參當年寫邊塞詩時的激情和浪漫,那氣勢雄偉、想象豐富、色彩瑰麗、熱情奔放的情調溢于言表。這首詩通過熱情洋溢的詩句,把虢州西亭地勢景色和飲酒送行情態(tài)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 
 。ㄋ模
 
  這部分詩里不乏名篇。其中《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》和《陜州月城樓送辛判官入奏》二首尤其讓人難以忘懷。
 
  《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》是首七言絕句:“西原驛路掛城頭,客散江亭雨未收。君去試看汾水上,白云猶似漢時秋?”這首詩音韻優(yōu)美和諧,讀來朗朗上口。從標題就能看出,這首詩是岑參在虢州時創(chuàng)作的。姓李的判官(唐時輔助臨時事務官或地方官處理事務的幕僚,非正式官職)要渡過黃河赴晉州絳州,岑參在虢州后亭送別。從詩題后“得秋字”來看,當時可能還有其他人,分別以約定的幾個字韻(如春夏秋冬等)作詩,岑參以“秋”字韻作了這首詩。
 
  “西原驛路掛城頭”是說當時的虢州城和西原驛路的地勢關系。城西原高出虢州城很多,上面的驛路仿佛是掛在城頭上似的,彎彎曲曲向遠方無限延伸。“客散江亭雨未收”是說當時天氣,遠去的人要走了,但雨沒有要停的樣子,雨中送客更添愁緒。兩句詩勾畫出一幅情景交融的圖畫:城堞聳峙,遠山一抹,驛路蜿蜓,細雨中,黃河岸邊亭里,行人要遠行了,主人殷殷相送,難舍難分。
 
  時值安史之亂。山河破碎,生靈涂炭,開元盛世景象一去不復返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詩人的情感是不會局限于個人之間的離愁上。“君去試看汾水上,白云猶似漢時秋?”這里隱藏著一個典故:有一年,漢武帝劉徹到河東(今山西)去,祭了后土之神,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覽、飲宴,并高興地作了一首《秋風辭》:“秋風起兮白云飛,草木黃落兮雁南歸……”漢武帝在位是漢朝的鼎盛時期,而唐朝開元盛世國力強盛,比起漢武帝時有過之而無不及,但安史之亂后,國家一夜之間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。恰好李判官要去晉州絳州,即漢武帝去的河東,于是,詩人含蓄地向朋友提出這樣的囑咐:“李判官呵!你到汾水上的時候,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,可還像漢武帝時代那樣雄偉壯麗么?”很明顯,隱藏在這兩句話后面的是詩人對于唐帝國衰落的深深哀嘆。一種對國家命運深切關懷的情懷在詩人胸中蕩漾。無疑,詩的后兩句使整首詩平添許多光彩。
 
  《陜州月城樓送辛判官入奏》是首五言律詩:“送客飛鳥外,城頭樓最高。樽前遇風雨,窗里動波濤。謁帝向金殿,隨身唯寶刀。相思灞陵月,只有夢偏勞。”此詩被作為岑參代表作入選《唐詩三百首新編》(馬茂元等編注)。此詩作于行將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,各道節(jié)度使會師陜州,勝利在望,岑參心情十分激動。隨軍的岑參送姓辛的判官到西安奏報軍情,送別的地方放在陜州城的城樓上。陜州城三面環(huán)水,城墻臨水而建,猶顯其高。“送客飛鳥外,城頭樓最高”用夸張的手法極寫城墻之高,送客的月城城樓高聳入云,連鳥都難以飛上去;“樽前遇風雨,窗里動波濤”寫離別飲酒之時,風起雨來,從窗戶里看到,黃河水翻起波濤,洶涌澎湃,此情此景頗為壯觀。前四句“發(fā)端突兀,出人意外的,一開頭用精警的話來打動讀者,力避平庸”(周振甫《詩詞例話》),看這幾句,似乎又感受到岑參邊塞詩風。后四句則是詩人想象朋友離別后的情景。“謁帝向金殿,隨身唯寶刀”寫朋友拜謁皇帝時腰系寶刀(上殿前),英氣勃勃;“相思灞陵月,只有夢偏勞”則寫朋友之間的相互思念。詩中的“灞陵”位于長安東南30里處。這里原有一條灞水,漢文帝陵墓修在這里,所以稱這里為灞陵。唐代,人們出長安東門相送親友常常在這里分手,所以“灞陵”在唐詩中成了離別之地的代名詞。“夢偏勞”是說由于特別思念,會天天夢見,所以離別之后夢該辛苦啦!
 
  三門峽這片古老的土地,給了岑參不盡的詩情。欣賞他的優(yōu)美詩篇,讓我們對三門峽的過去有了一定的認識。(本報記者劉書芳)
 

( 編輯:徐偉 )